
画的语言意蕴深远 墙的记忆源远流长
位于江南城区的常德画墙
是以沅江南岸的防洪大堤为载体
长达3.756 公里的壁画艺术墙
共设计壁画作品120幅,目前已安装上墙壁画71幅
陆续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常德画墙集结一百多位艺术家的顶尖创作
汇聚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湘楚大地精彩文化……
与沅水北岸的常德诗墙遥相呼应
构筑成了常德“北诗南画”的文化地标
鼎级传媒特别推出
鼎城区融媒体中心与鼎城区常德画墙事务中心联办的
新媒体系列报道
《常德画墙——壁画里的故事》
与大家一起走近画墙 感受画墙的独特魅力
横屏观看 效果更佳
壁画《巴山蜀水》创作完成于1979年。作品的前身来源于袁运甫先生1973年为当时新建的北京饭店东楼大堂创作的壁画稿《长江万里图》。六年之后,《长江万里图》终于等到了重见天日的时机。1979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中非常关键的改革元年。袁先生将《长江万里图》中的四川部分独立成篇,取名《巴山蜀水》,绘制于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中。42年弹指一挥间!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鉴于壁画《巴山蜀水》在原落成地点因环境功能改变不再对外开放,壁画已失去了艺术原有的公共性特性。故此次湖南常德画墙艺术创作活动的组织方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决定让这幅壁画在常德重焕新机。
画面描绘了长江水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景观。在山峦叠嶂,烟波浩渺的崇山峻岭中,长江冲破了重重险阻,在峡谷中,暗礁间激流勇进,磅礴前行。
全图运用中国传统山水艺术中借物喻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畅想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切理解和解放思想的历史先声。并采用马赛克工艺,来重新解读原作壮阔的空间关系和细腻丰富的色彩效果。
艺术家简历
袁运甫
(已故)
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4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至人民出版社工作。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在该院任教,直至合并至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委会副主任。
袁运甫先生是中国世纪之交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将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色彩学相融合,开创性地展现了中国现代色彩表达的审美魅力。
自上世纪中期起,袁运甫潜心于水墨、彩墨画研究。他以墨为基础,彩为载体,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技巧和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相结合,展现了风格独特的现代彩墨画艺术。
袁运甫先生是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的重要参与引领者。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坐落在毛主席纪念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全国政协、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饭店、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北京太庙、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等。
袁运甫的绘画是传统文人画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桥梁,他是在我们追赶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让传统艺术的文化精神得以再生的重要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浙江省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南通中心美术馆等,以及纽约、洛杉矶、西雅图、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举办展览。
责编:蔡依秦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陈远走访慰问优秀教师
鼎城区委常委会会议暨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教育工作大会暨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暨秸秆禁限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调度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
陈远督导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限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鼎城各级各部门集中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工作专题调度会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