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级传媒客户端9月25日讯(通讯员:刘京荆)近日,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一场商业烟花秀引发广泛争议,网友批评其为“炸山”事件。专家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充斥着傲慢与短视的“生态暴力”,更暴露出审批部门生态保护意识的淡薄和环评机制的程序失效。这一事件再次深刻警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在基层,短板弱项也在基层,筑牢基层生态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容不得丝毫侥幸与懈怠。
基层,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是政策法规落地的“神经末梢”,也是感知生态风险最早的“探头”。作为直面企业和群众的一线力量,基层政府生态意识的强弱、监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态红线的守护成效。喜马拉雅山作为“亚洲水塔”,其生态脆弱性和全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地以“环保材料”为由豁免环评,仅凭村、乡、县三级审批即放行,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对生态屏障区强制省级环评的规定。此次“炸山”事件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个别地区对“生态优先”的理解仍停留在口号,对生态风险的评估流于形式,根本上是环保意识的“贫血症”和程序失效的“肠梗阻”。
痛定思痛,关键在于行动。我们必须将强化基层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拧紧思想“总开关”,让生态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绘就得再好,若不能在基层扎实落地,便是空中楼阁, 基层干部必须率先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要自己先弄明白“可为和不为”“为何不能为”“如何科学为”,才能将生态保护融入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真正成为生态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和明白人。
要织密监管“防护网”,让生态保护制度“长牙”。乡镇层面是发现和处置生态风险隐患的最前沿,我们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要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发挥好村级组织、护林员、网格员的“前哨”作用,运用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卫星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无死角监管。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敏感性和判断力,对辖区内企业生产、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定期排查,对逾越生态红线的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绝不姑息迁就。
要引导群众“齐参与”,凝聚生态共治的强大合力。生态环境保护,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乡镇干部身处群众之中,最有条件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在群众心中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要擅长用诸如“伤疤”变“绿洲”的鲜活事例,让群众看到环境改善的直接红利;也要用一些因破坏自然环境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教训进行警示教育,让环保意识成为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炸山”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深刻警示我们:倘若基层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监管不力,各类破坏性开发行为便可能趁虚而入,即便是有政策设计再完备的“千里之堤”,也可能顷刻之间“溃于蚁穴”。生态保护没有捷径,唯有时刻保持敬畏,以久久为功的定力与担当,方能真正筑牢绿色发展之基,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责编:刘蔚然
一审:胡蔓
二审:刘宏远
三审:陈世杨 姚军
来源:石板滩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鼎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十二次集体(扩大)学习
鼎城:组织开展“看活力鼎城 聚银发力量”重阳节老领导参观考察暨座谈活动
陈远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优化营商环境调度会
昆宇集团来鼎城考察洽谈
2025年鼎城区职工拔河友谊赛圆满落幕
何朝辉督导检查江南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陈远督导检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下载APP
分享到